新聞動態(tài)
?news
information
唐經理:
18323560888(微信同號)
向經理:
13594819091(微信同號)
郵 箱:
2594706650@qq.com????
地 址:?重慶市開州區(qū)高橋鎮(zhèn)
春不捕魚,夏不釀酒。漫長歲月里,先民們從勞動中獲取的經驗,依然適用于今天。
所以,夏季休整是釀酒師傅陽耀中多年的習慣,也是一個好的釀酒師傅對自然規(guī)律的尊崇。
布滿歲月痕跡的老酒廠,已經陪著老陽一起,走過了近三十個年頭。
再過幾天,天氣轉涼,地里高粱成熟,老作坊又該釀新酒了。
高橋美酒:高粱紅,白酒香
處暑過后,氣溫日差逐漸增大,高粱進入最后的成熟期。近段時日,齊力村村支書唐忠澤,幾乎每天都要到高粱地里去走一走、瞧一瞧。早些年,大量勞動力外出,土地撂荒嚴重,高橋鎮(zhèn)涉及6個村的1500多畝土地,通過“宜機化”改造,如今都種上了高粱。
作為村里置辦的集體產業(yè),長在地里的每一株高粱,都與村民的利益息息相關。所以,唐忠澤比任何人都希望眼前這片紅通通的高粱,能夠迎來一個好的收成。高橋的場鎮(zhèn)上,從來不乏賣酒的店鋪和釀酒的作坊。高橋人對酒的鐘愛,近乎于一種傳統(tǒng),不僅僅是簡單的鐘情于酒的香氣、口感,還有那世代相傳的釀酒技藝。
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,開州境內大大小小的釀酒作坊零星分布,全年產酒量達3000余噸,除了自供以外,還銷往周邊地區(qū)。紫水的豆腐,高橋的酒,麻柳的花椒不絕口。這是當地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順口溜,高橋的酒,之所以流傳民間,自有其獨到之處。
高橋人有種植高粱的傳統(tǒng),這種傳統(tǒng)伴隨著經久不散的酒香,在這大山里一直延續(xù)到今天,一茬茬高粱,在收割機的轟鳴聲中脫粒而出,這是一年之中,最忙碌的時節(jié)。
民間流傳有“好山好水出好酒”的行話,如果說自然山水為釀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那么,原料的自給自足和技藝的傳承,是高橋的釀酒業(yè)至今仍保持著勃勃生機的重要原因。
從糧食到酒,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,需要經過蒸糧、下曲、發(fā)酵等十多道繁瑣的工序。可不管時間如何變幻,多少年來,在這里傳統(tǒng)釀造工藝一脈相承。
陳詳勝是一個有著二十多年釀酒經驗的老師傅,一年之中,他大部分時間都忙碌在作坊里,老陳深知“煮酒熬糖充不了老行”的說法,意思就是不管你經驗多么豐富、技術多么嫻熟,在氣溫不斷變化的過程中,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隨時保持觀察才行,經驗無法替代細心,釀酒過程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老陳都固執(zhí)的堅持自己把關,淡淡的酒香,彌漫在蒸騰的熱氣中,時間與火候的交融,慢慢蒸餾出晶瑩剔透的酒體。豐滿柔順,口感醇厚,這是老陳對自己釀造出的酒,最滿意的地方。
一杯清酒,芳香如故
山間飄起的酒香
在一代代高橋人的記憶里流傳
在這飽含深情的土地上,大大小小的作坊,每年能夠釀造出三十多萬斤白酒。這些酒不僅供給開州本地和周邊地區(qū),還有一部分隨著高橋人的腳步流向了更遠的地方……